TL;DR 摘要
在 Search Central Live Hong Kong 2025 上,谷歌给出了一个明确信号:AI生成的内容没有问题,问题在于它是否有用。 真正的入场券不是“人类原创”的标签,而是内容的 有用性、可验证性与结构化表达。 SEO 正在升级为 GEO(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) —— 一种围绕证据、结构与信任的优化哲学。

搜索 × AI × 电商全球化
今年的香港站大会氛围与以往不同。过去大家讨论的是关键词与外链,如今话题集中在 AI Overviews、内容可信度 和 国际电商SEO 的未来。
谷歌代表反复强调:随着AI总结型搜索的普及,企业的目标不再是“对抗算法”,而是要建立一个 有用的内容生态。 无论你是B2B工厂网站,还是跨境独立站,下一步竞争的核心是——成为行业中最值得引用和信赖的来源。
三大核心启示:有用性 / 多入口 / 好奇长尾
从多场会议和私下交流中,我总结出三大关键词:
- 有用性(Helpfulness) —— 一位谷歌发言人说:“AI可以协助创作,但无法代替意图。”每个段落都应解决真实问题。
- 入口扩展(Entry Expansion) —— 搜索结果不再只有蓝色链接。通过 AI Overviews、Perspectives、Shopping Graph,品牌可以在多个入口中出现。
- 好奇长尾(Curiosity Long-Tail) —— 搜索请求越来越口语化。GEO的胜利在于预测“下一个问题”,并用逻辑内容链条衔接答案。
如何同时写给人和机器看
为 GEO 写作的关键,是同时理解两种读者:人类需要清晰,AI需要语义结构。 最好的做法,是让文章既能讲故事,也能被机器理解。
- 用 “答案优先” 的段落开头,先解决用户的核心问题。
- 分段组织内容,每节聚焦一个意图或问题。
- 使用简短句与实例,使语言自然且可信。
- 通过
<h2>、<h3>提供语义线索,让AI理解主题层次。
这是一种“人机共读”的写作方式:对人有温度,对机器有结构。
为什么引用来源与结构化数据至关重要
随着 AI Overviews 全球上线,谷歌在生成摘要中会直接展示引用来源。 换言之,网站的可信度而非关键词密度,决定了能否被AI引用。
带有 作者署名、引用链接、结构化标记(如 Article、Product、FAQ、Review)的网站,更容易被AI系统识别并纳入答案。
一句话总结:如果你不告诉机器你的内容是什么,别人家的结构化数据就会取代你。
政策收紧:批量内容与过期域名滥用
谷歌2025年最新反垃圾政策,重点针对 批量内容滥用(Scaled Content Abuse) 和 过期域名滥用(Expired Domain Abuse)。 批量AI拼接、站群引流、复用旧域名的黑帽手法将被快速识别。
与其“对抗”,不如“正向利用”:建立 编辑审核机制、记录 内容来源、明确 作者身份。 只有让AI信任你,自动化才能变成生产力。
网站主行动清单
| 行动要点 | 原因与收益 |
|---|---|
| 答案优先的内容结构 | 符合AI摘要与用户意图的首要展示逻辑。 |
| 应用Schema结构化标记 | 帮助搜索引擎识别产品、评论、FAQ等类型。 |
| 增强可信度信号 | 作者、来源、外部引用等信息提高AI引用几率。 |
| 图文配合 | 图像描述帮助AI更好理解场景与内容上下文。 |
| 定期更新内容 | 新鲜度信号影响AI模型的时效性评分。 |
结语:GEO = 证据 × 结构 × 信任
我们过去追求点击,现在要追求的是 被引用。 不论是AI摘要、语音回答,还是知识卡片,GEO的核心公式是:
证据 + 结构 + 信任 = 可持续的搜索曝光
所谓“有用内容”,不是文字长度或情绪,而是可验证的价值。 AI不是敌人,真正的敌人是不关心用户的冷漠内容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