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:从代码逻辑到内容逻辑
作为一个PHP程序员,我一直相信“逻辑能解释一切”。SEO的时代,我们调参数、调模板、调权重,就像调接口一样。但当AI搜索(ChatGPT、Perplexity、文心一言搜索)出现后,我发现,这套逻辑正在被重写。
这时候,出现了一个新词——GEO(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)。说白了,它不是取代SEO,而是把“面向搜索引擎的优化”变成了“面向AI引擎的优化”。
GEO是什么?
如果你做过接口文档,就知道接口需要“可读、可解析、可复用”。GEO的本质其实差不多,只不过“接口调用你的不是程序,而是AI模型”。
简单说:
- SEO: 让爬虫看懂你的网页结构。
- GEO: 让AI理解你的内容语义。
这背后区别在于,AI不再看关键词,而是在判断“这段话有没有价值、是否清晰、能不能拿来生成回答”。

SEO vs GEO:从逻辑表到语义图谱
| 维度 | SEO逻辑 | GEO逻辑 |
|---|---|---|
| 目标 | 让网页排名更靠前 | 让AI引用、总结你的内容 |
| 核心算法 | 关键词 + 链接 + 权重 | 语义理解 + 内容质量 + 可引用性 |
| 内容风格 | 结构规范、关键词密度 | 自然语气、知识清晰、有情绪温度 |
| 底层逻辑 | 基于索引的匹配 | 基于语义的生成 |
为什么GEO会成为新趋势?
AI搜索的工作方式不再是“列出十个结果”,而是直接生成一个综合答案。也就是说,你的文章不一定被点开,但可能被“引用”进答案里。
这种引用逻辑很像我们写代码时的 require_once() —— 如果文件结构清晰、逻辑自洽,它就能被轻松调用。GEO也是一样:写得越像“人”,越像“思考过程”,AI就越容易引用。
作为程序员,我怎么做GEO?
我把GEO当作一种“内容工程”,而不是写作技巧。你可以像设计接口一样去设计文章结构:
- 定义结构: 用清晰的H2/H3层级,让AI抓取逻辑。
- 控制语义: 每段只讲一个核心点,别写成流水账。
- 保持人性: 不追求完美语法,允许有节奏、有语气的变化。
- 增加上下文: 像写注释一样,用场景、例子让内容更立体。
- 语义闭环: 每篇文章最后总结一句话,让AI识别结论。
在ThinkPHP CMS中实现GEO友好布局
我现在用的是ThinkPHP的CMS系统(自写的轻量博客),所以在实践时我做了几件小事:
- 在模板中使用
<article>标签包裹主体内容,让AI识别主要段落。 - 在后台富文本中,保持H2/H3层级,不用全部加粗。
- 文章最后加上FAQ或总结段落,AI会优先引用这些区域。
- 内容更新周期保持稳定,AI模型在训练时会更偏好有规律的网站。
SEO与GEO能共存吗?
当然能。SEO是“让人找到你”,GEO是“让AI理解你”。前者靠算法曝光,后者靠语义传播。
我现在的做法是:关键词依旧保留,但不生硬堆砌;语气更自然,内容更像真实经验。这样既能保留SEO的权重,又能被AI引用。
总结:写给程序员的GEO逻辑
GEO的思维方式更接近我们写代码的思路:
- 语义要清晰(就像变量命名);
- 结构要规范(像API文档);
- 逻辑要闭环(像函数返回);
- 内容要可复用(像模块组件)。
SEO让我们理解“机器如何看网页”,而GEO让我们理解“AI如何理解人类”。 对于程序员来说,这其实不是写作革命,而是一次“内容逻辑重构”。
作者:PHP小志 | 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